当前位置: 中外交往>> 国际合作
 
中阿友好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符合双方共同愿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人民日报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成为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性开端。2006年1月和5月同中国建交较晚的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实现了双方领导人的互访,可以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新的重要标志。

  正如中国与阿盟2004年1月30日在开罗发表的关于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公报所指出的那样,半个世纪以来中阿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阿友好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长远利益。

  目前,中阿的合作已经制度化与机制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建立。1999年3月,阿盟第111届理事会通过呼吁阿盟成员国发展与中国官方和民间关系的决议。同年9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首次提出建立中阿论坛的设想。2004年1月30日 “中阿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它是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新机制,它的成立有利于丰富中阿关系的内涵,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在这一机制下双方均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中阿在经贸、投资、能源、教育、文化、新闻、人力资源、科技、医疗卫生、环境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发展。

  在政治领域,中阿的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不仅同阿拉伯各国建立了政治磋商制度,而且在1999年1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也签署了关于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阿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和加强密切的磋商与协调。中阿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立场,均致力于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在地区和相互关切的问题上也存在许多共识:支持根据联合国决议推动公正的中东和平进程的国际努力,强调加强联合国在这方面的作用。支持“土地换和平”原则和阿拉伯国家贝鲁特首脑会议通过的“阿拉伯和平倡议”,以保障恢复阿拉伯合法权利,特别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建立其独立国家,实现中东持久和平。支持建立中东无核区,强调所有国家都应遵守有关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条约。阿方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普遍签署了双边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并成立了经贸混委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混委会。如果同10年前比 中阿之间的贸易额已由1995年的52.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512.7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9.7倍:如果同1991年的24.2亿美元贸易总额相比15年间增加了21倍。2005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约为276.4亿美元。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增长同石油及化工产品进口的增长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原油、化工原料(聚乙烯)、化肥、成品油等。2005年中国共进口石油1.27亿吨其中从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苏丹、阿联酋等12个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5549.5万吨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43.7%。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鞋、轮胎、旅行用品及箱包等,200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总额约为236.2亿美元。

  中阿贸易虽有很大发展,但仍有继续扩大的广阔空间。2005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的进口仅占中国进口总额的4.2%,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1%。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的贸易也很不平衡,对中国出口较多的阿拉伯国家有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苏丹、阿联酋等石油输出国;从中国进口较多的阿拉伯国家有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摩洛哥等,也多为石油输出国。随着中阿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的贸易会向贸易商品多样化和贸易伙伴的多向化发展。

  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遍及住房、通讯、交通、石油、化工、渔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在阿拉伯国家劳务涉及建筑、制衣、商场零售、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普通劳务,以及石油钻井等技术服务。双方鼓励相互投资,阿方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在阿拉伯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等领域的投资都在不断扩大。双方在旅游业方面不断开拓,埃及、约旦、突尼斯已正式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

  根据2004年9月22日双方公布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双方在科学技术、农业与环保、文化交流、人力资源与教育、新闻、医疗卫生、体育和扶贫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得到逐步开展,其良好势头也必将在未来得以不断延续。(安维华)

 
 
 相关链接
·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将举行
· 中阿联合举办的“中阿和平友好万里行”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