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8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3月8日15时,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胡静林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介绍2007年财政工作亮点和2008年预算安排特点和工作重点,权威解读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报告。

    [网友 路人甲是我]我们注意到,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30%以上,而GDP只增长11.4%,为什么会出现财政收入超GDP增长的现象?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有偏高的现象?

    [胡静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全国财政又迎来了高速增长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速超过了30%,大概是32%这样一个数字。去年我们全国一个月的财政收入,就比1993年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基本形成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说几组数字: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时候全国财政收入是5千亿元,从1994年的5千亿元到1999年超过1万亿元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从1999年的1万亿元到2003年的超过2万亿元用了四年时间;从2003年的2万亿元到2005年的3万亿元用了两年的时间;从2005年的3万亿元到2006年的近4万亿元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从去年,我们一年就增加了1万多亿。可见我们国家的财力确实不断壮大,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实际上出台了很多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减除标准等。那为什么增速这么快呢?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也在总结财政收入为什么超GDP增长,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收入结构的差异和变化。GDP是由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的,二、三产业增加值要高于GDP的增长,而财政收入主要是由二十几种税收和非税收入组成,它主要来自于二、三产业。这里我也有一组数字,2002年的时候二、三产业加起来大概是81.6,2007年的时候二、三产业加起来是88.3。也就是说,相同的GDP,如果二、三产业比重高,实际上它的税收贡献是大的。比如第一产业的GDP高,但是第一产业是农业,没有太多的税,应该说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与财政收入中主体税种关联度大的经济指标,如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实现利润等增长均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长,相应带动了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增长,直接促使财政收入超GDP增长。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财政收入增长率按现价计算,而GDP增长率按不变价核算。比如2007年的GDP我们统计是24.6万亿,比上年增长11.4%,但是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因而与财政收入增幅的差距就会缩小5.6个百分点。

    三是政策性以及特殊因素。比如2007年铁道运输企业一次性上交国有资产收入,包括因为股市活跃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带来的收入增长也比较多,还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减少退税相应增加收入等因素,合计形成增收3000多亿元。

    四是加强收入征管,我们这些年来收入征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这几年,随着金税工程的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20.8%,其中税收收入要占到18.5%,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偏低的,但有人认为,如果加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还有一些收费(包括一些无法统计的、不合理的乱收费),政府集中的收入占GDP的比例就不低了,因此建议要实施减税政策。

    对此我想说明两点:一是不同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公民的福利保障水平不一样,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多高为合理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很难比较高低。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高。

    二是财政收入既有量的问题,又有质的问题。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最规范的形式,也是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非税收入很多是专款专用,很多是搞项目,其中还有一些甚至是不合法的乱收费,很难被统筹用于安排民生。所以有些地方财政收入看上去很多,但由于非税收入占的比重很大,真正能够用于改善民生的收入不多。

    这种观点反映了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费挤税的现象。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实行减税,就会使得我们本来就偏低的用于改善民生的税收收入所占比例更低。因此,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就是应该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思路,正税清费,坚决清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基金,更好地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提高财政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