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预防地质灾害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31日   来源:国土资源部

    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其中最高年份的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50亿元。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又多分散在偏远山区,治理难度大、防治任务重。对这些灾害隐患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群测群防是我国预防地质灾害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动员和组织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打一场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一、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成效显著

    随着2004年3月1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使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狠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中的各项防灾措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了防灾预案、防灾明白卡、隐患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指挥等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制度。在开展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陆续在全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市)开展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截止2007年底已累计部署143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累计完成调查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初步摸清了10多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圈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近年来,通过运用群测群防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手段,成功预报各类地质灾害达3000多起,及时疏散转移10多万人,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10多亿元。

    二、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工程效果明显

    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示范工程,完成了80处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37处地质灾害勘察工程,这些示范治理工程带动了地方财政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投入产出比达到1:20左右,已产生了25.3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保障了地质灾害易发区55.7万人的生命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提高了当地的环境质量,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城建、环保等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构建人地和谐的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鉴于我国的国情,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不现实的,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居民全部搬迁同样也是不现实的。最近十年多来,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减灾防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已从上世纪末的1000多人下降到800人以下,这些数据表明,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群测群防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道路,适合我国国情。

    三、高度重视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尽快恢复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是中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国土资源部门在开展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中,通过以往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271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17处,这些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威胁着94万多人的安全。

    对于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效果。例如,四川省委、省政府在2007年就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全省“十大惠民行动”之中,落实了专项经费,实施了18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年,四川省连续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发生,通过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防御体系,全省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37起,成功撤离19238人,在多起特大型滑坡灾害中,创造了“零伤亡”的记录。此次地震激活了沉睡的山坡体。地震造成地质环境强烈变化,表现为山体松动、开裂架空,出现危岩崩塌和滑坡、碎屑流等灾害发生,这是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虽然这里有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防御体系,但在如此强烈巨大而又大范围的地震灾害面前,仍然是无法应对的。

    为了切实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国土资源部发挥技术优势,对灾区紧急进行航空遥感和解译,在先后派出7个专家组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灾区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又从全国各地派遣21支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地下水源地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严防形成灾害链。一是对县城、乡村和村庄、灾民临时安置点和救援人员集中地区,重点流域、交通干线和重大设施等重点地区,地震后新发生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重点调查。二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除险措施,帮助群众避让。三是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和预警。四是制定灾区次生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防治方案。五是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布局规划依据。

    同时,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防御体系正在加紧恢复和完善,因为,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一些城镇将重新规划选址,对于一些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将实施治理工程,而绝大多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是要靠群测群防体系进行监测和预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