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部门预算改革成效显著 下一步将要继续完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8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2月28日9时,财政部预算司巡视员王卫星、预算司副司长李承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设想”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 闲不住的]部门预算改革从编制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开始,到目前已经快10年了,这项改革成效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王卫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部门预算无非是编制预算的一个框架,提到部门预算就可以说得远一点。我们知道,这项改革是从编制2000年预算开始推。刚才李司长已经说到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部门预算的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因为政府收支分类是编制预算、管理预算的一个工具。

    改革前,那时候编制预算不是以一个部门的全部支出,比如新华社作为一个部门,比如新华社的基本建设支出、行政运行,还有驻外机构,不是一次性编完,财政部也是按条条,分口的,比如有管新华社基本建设的,有管新华社驻外的,有管新华社行政支出的。比如在向全国人大报告的时候,不是一个完整的,比如说新华社今年花多少钱。但是从内部资料上,会知道比如新华社基本建设花了多少钱,驻外机构花多少钱,最后合成以后才知道,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比如新华社最高行政主管,在这一年要推行很多工作,如果在年初时不能很有计划地把它应该得到的资源分配到不同业务领域上,开展哪些工作,维持哪些工作,接续哪些工作。你可以想象一下,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他没有办法很便利的进行很有秩序的工作安排。

    实行部门预算以后,这种局面就有很大改观,首先要求加强编制和执行预算。比如由新华社社长主持制定,比如和财政部的某些司局沟通磋商,实际上从推行新的部门预算以后,逐步做到,这样作为一个部门的行政主管,一开始就有一个完整的东西。这步做到以后,到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也好,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也好,人大代表在审议的时候,就可以逐步得到部门的完整信息,他可以了解,他可以监督,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改观。在2000年之前,是没有完整的部门预算的。其实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应该说现在做到了。

    关于深化改革的方向,其实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样,大家首先从概念上接受,从工作中去实践完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将来需要选择的一些路径、方向和目标,包括从框架上,也包括从具体的方法上去完善,这方面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

    [李承]部门预算改革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这里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东西。我个人理解,要说存在什么问题,比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提高,有的部门和单位在报送预算时,总想报的大一点,这种情况还是有的。还有就是比如有些项目,我们需要不断地细化,需要细化到具体的执行单位,有些部门的项目离我们的管理要求还有一些距离。

    [王卫星]说到不足,还要看用什么标准衡量。全世界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很多种,部门预算只是一个框架,预算怎么合理、怎么有效,其实也有很多类型,这是一个难题,包括发达国家都没有停止这方面的探讨。简单来说,从预算编制历史来说,最早要求就是你编制出预算来,那你就按照这个预算执行,这是比较早的要求。

    再后来,会有一些成本、效益方面的要求,你干这个事情到底要花多少钱,你用这种方式花钱,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花钱。这依然是说政府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没有说对纳税人有什么好处。然后又研究出更加系统、更加先进的理念、方法、程序,如进行绩效预算管理。所以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觉得按照目前这种管理的水平、管理的目标,现在这套东西还是基本符合现在的要求。

    现在这个制度所设计的目标和程序,有没有达到,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有没有存在缺陷的地方,这些问题我觉得是存在的。关键是怎么花这个钱更好,怎么更物有所值。

    [李承]这个标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要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点击进入本次访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