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代表委员议政录:农村又迎来一个上升“拐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蔡玉高、程云杰、张晓晶)“政府政策送来实惠,种地种粮不要交税,孩子上学不要缴费,多亏建设和谐社会。”来自江苏泰州的全国人大代表楼文英5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带来了基层农民的心声。

    “自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上升‘拐点’。”全国人大代表刘立仁5日下午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1978年土地承包到户后,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6年的时间里仅江苏的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高峰。2006年,中国农业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减免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开始改变以往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方式,财政投入的重心逐步往农村转移,而增加农民收入成了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倾斜。2006年,中央政府更是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加快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三农”问题得到空前重视。仅去年一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政府对‘三农’的重视体现在报告的字里行间。”楼文英说,她粗略地数了一下,报告中提到“农业”“农民”“农村”的地方有110多处。

    姜德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财政支农收入的增量要高过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将达3917亿元,比2006年又增加了520亿元。“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工作人员,听到这么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消息,我非常激动,相信2007年我国的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会有新的突破。”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今年将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孩子的学费。“农村孩子将享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王斌泰代表说,“全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肯定会建设得更好!”

 
 
 相关链接
· 稳、好、活—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向
· 两会新华时评: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 代表委员议政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福音
· 代表委员议政录:樊明武代表为大学生就业支四招
· 王旭东委员:振兴传统文化拒绝“复古表演秀”
· 牛汝极:新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得以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