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应消除对名校的“偏心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刘云伶 曹志恒)“很多普通中小学生源差,导致管理难、师资差、经费少,学校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一些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应消除对名校的“偏心眼”,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资金投入等扶持力度,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玉田认为,为打造名校,很多地方政府重优质学校、轻薄弱学校,使不少薄弱学校坐“冷板凳”,难以走出恶性循环、艰难运转。尽管前些年各地已取消重点学校,以“示范学校”等名号取而代之,依然给其普通学校望尘莫及的政策和资金,使教育资源越发不均衡。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专职副主任委员王毓钟说,名校生源拥堵、教育部门投入也多,弱校招生吃力、下拨资金也少,二者逐渐进入截然不同的两种循环。很多中学弱校教师的奖金还不到一些重点中学教师的一半,而招生政策的倾斜,使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想方设法挤进名校,弱校与之抗衡的力量也相形更弱。

    王毓钟建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在资金、人才分配等方面尽量向薄弱学校倾斜,才能防止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差距继续扩大。如可推行校际间师资轮换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同时,资金投入、教师编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和硬、软件建设资金应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

 
 
 相关链接
· 两会新华时评: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 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将于3月10日起举行
· 代表委员议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教育公平"行胜于言"
· 人事部印发“十一五”全国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 陕西撤销3所民办教育机构
· 解读:人人享医保|师范生免费教育|未提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