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王炤坤、朱薇)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严重铺张浪费问题,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他要求,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目前,政府和公务行为的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顾实际需要,大建豪华办公大楼和楼堂馆所,大兴“形象工程”,滥占城乡土地,甚至举债建设,形成很大的财政包袱。二是公务消费、公务接待奢侈之风盛行。公务接待不按标准,动辄“燕鲍翅”天价盛宴,出手之阔绰,甚至令外商都吃惊。三是政府采购浪费现象严重。政府采购行为中出现的一味追求高档、重进口轻国内等问题,使政府采购并未实现节约、高效的目的。
政府和公务行为中的铺张浪费、奢侈之风,危害甚大。在经济上,耗费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浪费了社会稀缺资源,致使社会事业投入捉襟见肘;在政治上,损害了干群关系,腐蚀了干部作风,影响了政府形象,使奢侈之风蔓延,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此铺张浪费只会让百姓难以承受,导致百姓不满。
政府和公务行为中的铺张浪费、奢侈之风,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由于无约束或软约束,使铺张浪费形成的资金缺口,总能通过财政或其它渠道补上;公务费用是掌握权力的“内部人”行为,一些政府部门总是设法拒绝接受监督,逃避审计、稽查。
制止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以完善制度做保障,以执行制度为关键。目前,我国公务消费、公务接待虽然有一定制度,但政务成本核算的理念仍显薄弱。应当在办公场所、汽车配备、办公设施、会务接待等方面制定严格详细的标准。加快公务保障的社会化进程,改革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务成本核算,向社会公开公务消费情况,厉行“阳光采购”,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应当将政务成本和公务消费制度执行的情况,列入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公务员的廉政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有了制度的规范和制约,节约型政府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