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刘明华: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需要政府制度跟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孙洪磊、田刚、朱薇)“‘代理家长制’是目前国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仅靠这个机制无法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连续三年提交建议,为各地广泛推广的“代理家长制”把脉。

    “代理家长制”发源于留守孩子人数众多的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政府动员当地社会上有爱心的人组成关爱队伍“一对一”帮扶孩子,其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而且投入比较少,属于政府倡导的义务监护人制度,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逐渐得到了推广。

    刘明华说,在各地区调查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都与城市家庭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城里“爸爸妈妈”的看护下增强了抗拒外界诱惑的能力;农村百姓在“代理家长制”的普及中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温暖,同时,这个制度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代理家长制’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有利有弊,要真正实现还存在多方面问题。”刘明华说,首先,“代理家长制”缺乏制度规定的约束,完全是民间自发行为。当初重庆市鸣玉镇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党员干部把留守孩子管起来,后来随着爱心的传递,行政命令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这一经验才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但若要进一步推广,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

    其次是部分代理家长难以担负起关爱孩子的责任,由于不少家长是城镇的干部和居民,他们很难有时间出席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与孩子亲密接触,而仅仅物质上的帮助并不能填补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亲情饥渴”。

    “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必须由政府部门介入跟进,以完整有力的制度为保证。”刘明华表示,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完善“代理家长制”,而在留守儿童众多的不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强化学校帮扶网络的作用,尽可能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完善的成长环境。

 
 
 相关链接
· 尤全喜代表:莫让农村留守儿童变成“新型文盲”
· “工业也要算亩产值”——一位西部代表的发展观
· 甘道明: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
· 代表倡议民营企业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勇担社会责任
· 人大代表说:"农牧民安居工程正在改变西藏的面貌"
· 互动•促进•发展:人大代表热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