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关注民族文化:整理已收集到的彝文古籍竟需百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周芙蓉)“按每年翻译整理20卷计算,整理完现在收集到的彝文古籍要10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民委民族古籍翻译办公室主任龙正清希望国家加大对彝文古籍整理的力度。

    彝文是连续使用时间超过千年并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这在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字中具有唯一性;传世彝文典籍所记载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无所不包。其中尤其是有关川、黔、滇、桂山区的历代物候资料、历史地理资料、特种动植物资料、灾变资料,均为汉文典籍和其他少数民族文本资料记载之空缺;研究我国西南各民族史,除汉文典籍外,只有彝文典籍能提供可凭的文本史料;深入研究彝文典籍,当代的许多跨境纠纷在处理时就可以找到可凭的文本资料等。

    龙正清认为,中国西南民族共同创建的夜郎古国历史和文化,是用古彝文记录下来的,有数万卷。西南夜郎彝文史籍与中原汉文史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救书、救史、救学科是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大举措。因此,他建议国家把彝文古籍整理列为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加快整理步伐。

 
 
 相关链接
· 周海婴:多关心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 革除垄断利益
· 湖北省省长罗清泉代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 王珉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
· 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代表:抓住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 建真言 献良策: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 代表委员畅谈“又好又快”:自主创新 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