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关注高等教育:大学城要有效益最大化的运营模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张晓晶、邬焕庆)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城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现象。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投资巨大的大学城还要寻找一条效益最大化的运营模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超过50个,涉及21个省、市。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焜说,大学城普遍建立在城郊位置,集中连片,规模很大,有的投资几十亿元,有的甚至上百亿元。大学城内的学校建筑各具特色,设施现代豪华。但是,随着各地大学城陆续投入使用,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王志民说,大学城大多位于城市郊区,而教职工通常住在市区,增加了高校办学成本,也给老师带来许多不便,也造成许多老师几乎没有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张志焜代表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两个重要职责,没有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育人从何谈起?”

    部分人大代表说,大学城建设是与我国高校扩招相伴而生的。一些高校扩招规模的激增,不得不另选新址扩建校园。一些大学城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因此一些大学城,目前基本没有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仍然各自为政。

    张志焜代表认为,大学城建设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对学校而言,校本部土地的置换、学生学费收入是还款的重要途径。然而能够置换校本部土地的,仅是少数学校;由于适龄大学生数目将来还会下降,靠学费还贷的设想已很不现实。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减缓,将来这些高校很可能会面临校舍闲置的危机,通过大学城建设来拉动一方经济的设想很不现实。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议政录:武汉市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 香港特区代表、委员高度评价香港回归10年来成就
· 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开拓进取锐气
· 人大代表:制订廉价经典药品目录保障老百姓看病
· 王书平委员:应从源头上监管 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 万龙君:食品药品"两网"建设应与"新农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