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发挥会议最大效益 议而决 起而行——读报看两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邱红杰)“解决分配不公重在提高收入和再分配”“医保卡应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国有企业应当拿出部分收益保障民生”“应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两会是诸葛亮大会,智慧在此碰撞交会,新思路、新办法层出不穷。

    但从各报的报道也不难发现,“看病贵”“上学难”,以及出租车的“份儿钱”该降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几乎成了两会上的“老面孔”,去年议过了,今年还在议,一些问题似乎已经修炼成了两会“资深问题”。

    由此可见,开会只能讨论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能解决问题。会议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关键要看会后的落实,议而决,起而行。

    在这方面,《经济参考报》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抓落实的成功案例。报道说,虽然2006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没有实现,但青岛市却完成了预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的年度目标。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夏耕时,他表示,把环保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和重点排污企业之后,重要的是加大执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环保减排重在落实”。

    各报纷纷报道了医疗改革的最新进展。《京华时报》的报道说,政府已委托6家机构分别制定中国卫生改革方案。有关部门采取了非常开放的工作方式,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听取相关领域的专业意见,并且将在公示听取民意后,最终制定医疗体制改革政策。

    人们期待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深思熟虑之后,真的会产生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但同时,担心也是存在的。有前车之鉴表明,在一些领域的改革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常常不是因为缺少一个好的方案,而是缺少真正改革的行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压根儿没有改革。

    对于改革当如何行动,《文汇报》引用代表委员们的话说,政府能不管的尽量少管,不该管的坚决退出,应该管的必须管好。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但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至今还仍然搞不清楚哪些是应该管的、哪些是不该管的,于是有的地方环保、公安部门也要外出招商,办一个“厨师节”也要政府出头。

    更有甚者,一些政府部门明知哪些不应管,却偏偏就要管,说到底就是利益在作怪。《海南日报》报道了一些代表委员对“部门利益化”倾向的严厉批评:某些部门在有利益时,应该放手的权力死活不放,没有利益时,应该承担的责任坚决撒手不管。在这一倾向左右下,一些“经济增长点”就成为部门“改革”政策频出、争夺“利益范围”的重点区域。

    仔细想这种“见困难就让,见好处就上”的部门真有不少,让人不禁感叹:还有多少以改革为幌子的倒行逆施。

 
 
 相关链接
· 两会新华时评:新农村建设不要争当“短跑冠军”
· 两会新华时评:代表呼吁学者要做“社会的良心”
· 两会新华时评: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 两会新华时评:发展中的中国日益吸引世界目光
· 两会新华时评:防止行政审批权异化为谋私的工具
· 两会新华时评:让全体人民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