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公保尚代表疾呼加强黄河源头“沙患”的防治力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马勇)“近20年,从黄河源头青海境内流出的黄河水量减少了23.2%,切实加大黄河源头的沙化防治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公保尚在谈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现状时忧虑地说。

    公保尚告诉记者,由于地表风蚀、风沙流蔓延和沙丘前移埋压,青海境内的可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壤质量也迅速下降。受此影响,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严重丧失,现在每年黄河和长江源头的输沙量分别高达8814万吨和1303万吨,黄河入水量逐年减少的趋势日益明显。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原有4700多个面积在2平方公里以上的高原湖泊,如今干涸了近2000个。

    公保尚介绍,据统计,青海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255.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7.5%。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的5年间,青海的沙化土地增加了12.3万公顷,年均增加2.5万公顷。在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净减少的情况下,青海是少数几个沙化土地面积净增的省份之一。

    “1992年以来,国家和青海省财政累计投入4081万元用于治沙,沙化土地的治理费用平均每亩只有0.19元。”公保尚说,面对大面积沙化日益加剧的形势,治沙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取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公保尚建议,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国家应根据实施地区所处的生态地位、生态效益辐射范围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在资金投入上更加体现侧重和集约使用的原则。对于黄河源头的“沙患”治理应作为独立项目,增加治沙专项资金,以取得实效为目标进行专项治理。

 
 
 相关链接
· 受近期两次寒流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开河速度减缓
· 黄河兰州段“露底”
· 黄河内蒙古段停滞开河4天后解冻 开河274公里
· 黄河兰州段水位线偏低 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浅滩
· 第13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13项活动新鲜出炉
· 第13届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将于4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