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各地区人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区比较优势能保持合理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没有各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各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直接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三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目前,区域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区域发展协调性的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落后地区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区域无序开发问题仍比较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缓解或解决以上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地区差距控制在一定幅度内,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西部地区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任务还很艰巨。要以交通通信、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后劲和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信贷投入、利用国外资金等方面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重点地区优先开发,加快重庆和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和实施促进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优势资源加工基地。继续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做好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西部开发促进法》的立法进程。
二、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老工业基地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但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目标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要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要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积极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逐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和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就业、贫困代际传递等社会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一年多来,中部地区发展保持增长较快的良好势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部地区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要组织编制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通过规划落实"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定位,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规划批准后,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落实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比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和243个欠发达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抓紧制定推进"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促进城市群和县域发展,扩大开放和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专门政策,形成完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
四、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在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今年要重点围绕提升东部地区国际竞争力支持其率先发展。立足于自主创新,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建立起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要优化整合现已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规划发展一批新的城市群,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新的经济富集区和人口密集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大多数贫困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和贫困村有卫生室。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救助、公共文化等方面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努力使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民族特需商品、民族医药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定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政策,这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各主体功能区的区域规划,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区域政策方向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开发原则,在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