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田喜荣:百姓苦乐是校准决策的“定盘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3月3日电(记者王炤坤)工业强农业弱,农民养老、看病、子女上学难;社会发展欠协调,高等教育滞后;资源工业集中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这是中西部资源工业地区的三个“通病”。也是山西省朔州市150万人民的三个心事。自然而然,这也成了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朔州市委书记田喜荣工作决策的“定盘星”。

    朔州市是一个以煤电工业为主,优质奶牛养殖为特色的新兴城市。1个月前,田喜荣代表还是这个市的市长。

    今年52岁的田喜荣出生在晋西北的贫困农村。吃农家饭,干农田活,青年时考进省城大学。农家人的苦乐在他心里扎下最深的根,“农民就是咱的父母,什么时候都不能怠慢了老百姓!”

    农村制度化养老是个全国性难题。2007年,朔州市按照“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成建制推广、普惠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补贴制度,由财政向年满65岁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发放30元。去年完成两个县区的试点后,今年将在全市推广。

    农资涨价引发了奶农赔钱现象,一些奶农杀掉成年奶牛。田喜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市县两级领导班子筹措资金,拿出1亿元支持奶农建设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和饲料青贮窖。政府雪中送炭,坚定了奶农信心。在饲料大幅涨价和畜产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全市奶牛存栏2007年达到17.6万头,比上年增长了16%。

    “摧枯拉朽治污,铺天盖地植绿”。朔州市2007年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多万吨、电石产能1万吨,8家燃煤电厂实施脱硫除尘改造,摧毁土小石灰窑282座,5家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51家重点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处于雁门关外的朔州市2年内共投资2.8亿元,造林73万亩。每个县区都在城边建设一个万亩生态建设园区。

    为了让农家娃上好学校,朔州市建设农村“保姆式寄宿制学校”。两年新建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0所,55所配置了暖气。建成市职业技术学院,去年秋季招生,结束了朔州市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田喜荣说:“作为公仆,百姓苦乐是我校准决策的‘定盘星’;身为人大代表,我要为人民代言,把百姓最急切的期盼带到会上。”

 
 
 相关链接
· 崔臣代表:充分挖掘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巨大潜力
· 李军委员:东航引进战略投资者将“锲而不舍”
· 郑祖康委员建议成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监测委员会
· 周洪宇代表:建议竖立北京奥运志愿者纪念碑
· 葛菲代表建议:将“健康第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