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从百姓身边说起--政协委员热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记者李斌、周婷玉、张晓松、董素玉)说一声谢谢、让一个座位……一件身边小事,也许就标识着一个社会的风尚;

    神六升空、抗击冰雪……每一次重大考验,都能彰显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魂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今年两会会场上热议的一个话题。

    从身边的一些故事和细节说起,不少政协委员深深感到:在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之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中华民族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十七大部署的那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国家软实力。

    细微之处明荣辱

    最近到北京的外地人会发现,久违的排队现象,再次频繁出现在北京街头:公交站上、地铁站里,人们自觉排起长队,等候上车……

    2007年2月起,在北京,每个月的这个普通日子不再普通——每月的11日成为“排队日”。一年后,北京市又将每月“22日”定为“让座日”。

    排队日、让座日的出现,提醒着这座特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排队、让座,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排队、让座是小事,但又是大事,因为它最直接地表明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张忠言委员说,“见微知著,这些身边的小事,就体现了‘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时隔两年,张承芬委员对这一场景仍然记忆犹新:“胡锦涛总书记用特别通俗的语言总结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委员们听了都很激动。大家都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两年来,评选首批全国道德模范,创建和谐活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随着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一面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旗已在全社会高高树起。

    张忠言强调,设置排队日、让座日是提醒公众树立文明道德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形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在一时一日,而是全社会应长期坚持的道德规范。

    发展途中用科学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约用电、珍惜能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政协大会的8个委员驻地宾馆里,都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着写有这些字样的环保张贴画和提示卡。

    “节能减排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百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黄日波委员说,人人都应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将日常行为中节能减排的细节放大,可以加深人们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粒米饭……他还指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节俭问题,树立节俭意识,大力宣传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要在全民中倡导现代消费和生活理念,自觉形成节能减排的思想动力。

    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讨论中,一些委员指出,从身边小事到科学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其实离我们百姓并不遥远。

    黄日波委员说,节能减排不是标语口号,而应真正变为全民的行动落到实处。

    挑战面前见精神

    今年2月,北京各大超市都为灾区江西赣南的脐橙设了一个“专柜”,并将其命名为“爱心橙”,市民们纷纷购买,6天卖了1000吨。

    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发射飞行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神七已经定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升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在太空出舱行走的各项技术准备已经完成。

    李钺锋委员说,在灾害面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绽放光芒;在挑战面前,顽强拼搏、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彰显民族力量。

    来自贵州灾区的刘鸿庥委员说,这次抗灾的行动证明中央部署明确、各地贯彻有力,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凝聚力。

    “抗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充分展现,全体人民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刘鸿庥说。

    刘玉岭委员说:“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起到了鼓舞人心、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其他行业实现类似突破,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委员们认为,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刘玉岭指出,要从孩子抓起,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让爱国、创新等理念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多元之间谋共识

    当前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张承芬委员说,网络资源有着海量的信息,但良莠不齐。网络文化建设要加强引导,提供正面的精神食粮,最重要的是要以主流文化占据阵地,这才是一种主动的姿态。

    刘玉岭说,在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非常需要强有力的主流声音,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统领其他的声音。“我们允许、尊重多样化的存在,但一定要是爱国的、科学的。”  柳萍委员说:“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扶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要有自己的主导文化,才不会丧失自我。如果只顾发展经济,连续十年不保护文化,再花二十年也不能补回来,因为文化需要积淀。”

    张忠言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既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也要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最终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有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有一种理念,应为全民族共同信仰;有一种价值,应在人们的心灵中占据核心位置。委员们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已经破题,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重大主题期待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日子为时不远…… 

 
 
 相关链接
· 张维庆委员强调:计划生育国策现阶段绝不动摇
· 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 代表委员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年成就
· 刘敬民委员:奥运交通限行措施在6月前不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