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圣志)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何帮喜建议,当前要深化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对技术成果转化的法律要求和激励措施。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已从2002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提高到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产出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大大降低了科技投入的效益。
何帮喜说,当前我国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科技投入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矛盾、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政府科技部门既管经费,又管项目,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还是“监督者”,难以形成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导致决策不当、资源浪费乃至腐败现象增多,甚至形成了“跑项目比做项目更来劲,做学问的替搞公关的打工”的情形,科技投入效益大打折扣。
由于对科研的评价过于重视奖励和论文数量,评价结果直接同科研单位和人员效益挂钩,致使科研过程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好大喜功,疲于拼命争项目,疏于潜心做研究;乐于东拼西凑编文章,忽视关注研究本身的科学意义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往往是“只见论文不见效益”,直接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甚至还催生种种腐败行为。
何帮喜建议,要深化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统揽科技全局的宏观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加强对科技投入使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政府应当改变对科研院所和高校评估、考核的简单量化倾向,建立符合科学技术本身发展规律的、符合学科特点的、分类导向的成果评估与评价体系。要面向市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对技术成果转化的法律要求和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各个领域技术成果的信息共享,为技术成果产业化提供信贷支持,对技术受让方和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