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认为,政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两点,一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其公益性,另外就是加大对基层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人才培养和设备支持提高这些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基层群众的看病首选。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左)建议取消专家门诊,恢复会诊制度,即一个病人来看病时,可先由分诊护士分流进入各个诊室,如果出现一般门诊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可使用门诊会诊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专家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表示,国家多次强制性药品降价,给患者带来一定实惠,但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医院不再购入降价药品,企业不生产降价药物,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慢慢消失。建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说,目前我国的中药企业的产业化还未形成规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积极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来自吉林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江滨建议,在免费救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基础上,加大对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乙肝防治工作的投入,通过广泛宣传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措施,整体提高我国乙肝防治水平。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建议,早日出台民营医院准入制度,让民营资本及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有法可依,明确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的界定标准,给予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平等的税收政策。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全国政协委员帕尔哈提·阿不都热依木在发言中说,目前国家的医疗保障体制有两大问题:第一,老百姓看病时自费部分比重太高;第二,医疗保障机构没有解决好如何付费的问题,也就是未能运用比较专业的付费机构。在欧洲一些国家,百姓到医院看病是保险公司给病人付账。保险公司要对医生开出的药单进行审查。用经济的手段来规范医疗行为,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全国政协委员于文明发言指出,中医中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快关于中医中药的相关立法工作,应该切实保护我国中医药资源。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