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王飞、常璐、杜宇)“看了这么漂亮的奥运场馆,听了相关介绍,感到非常自豪。奥运场馆、附属建筑、配套设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建设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综合国力。”河南团的陈泽民代表兴奋地对记者说。
3月13日下午,大会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参观位于北京北四环边的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场。
14时40分,还不到出发时间,已有不少河南团的人大代表来到车前,彼此之间问得最多的话就是:“相机带了吗?”“一会儿给我拍几张。”
15时整,大轿车准时出发。
“快看,那是‘水立方’。”吕金虎代表高兴地说:“电视上看多了,一眼就能认出来!”
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国家游泳中心有个美丽别致的名字——“水立方”,“水”是这个建筑的灵魂,“方”来自中国文化的“天圆地方”概念。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介绍了“水立方”的设计创意、设计特点、设计理念以及赛后利用等代表们关心的问题,随后播放的奥运场馆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一个中心、四个区域”的奥运场馆布局,以及奥运场馆“勤俭节约、力戒浪费”的建设理念。
化有勋代表说:“整体感觉很不错,设计大气,结构合理,建材先进,堪称世界一流,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
面对着已经注水的游泳池,赵建才代表说:“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就是游泳,参观完场馆,更想来北京看奥运会了。”
代表们一边合影,一边讨论,从场馆的使用谈到赛后的利用,从座椅的颜色搭配谈到整体风格的和谐。
代表们一边走、一边看,不久前举行“好运北京”比赛时留下的中、英、法三种文字的指示牌,更是让代表感到场馆的国际气息。
走出“水立方”,不少代表立即到相距不远的“鸟巢”前照起像来。
一些没有带相机的代表纷纷掏出手机给“鸟巢”拍照。由于内部施工还没有结束,代表们只能远距离观看。“真是遗憾,要是能进去就好了。”不少代表说。
指点着“鸟巢”银灰色的外结构,代表们纷纷猜测里面红白相间的结构是什么模样。
陈泽民代表说:“参观奥运场馆的第一印象是工程量大,从设计构想到今天初具规模,付出了想象不到的努力,如果国家没有实力,是没有办法完成的。第二印象是观念的创新,奥运场馆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模式,可谓别出心裁、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