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14点30分,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大会新闻中心(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刚才陈部长说,人民币升值已经达到2.9%,照此下去,全年是不是能达到10%,我想问一下,你对人民币升值升速如此快有何看法?谢谢。
[陈德铭]我想您应该知道我是商务部部长,不是人民银行行长。但是既然您提了这个问题,我可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很多人都在问人民币汇率会升到什么样。首先我要讲,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政府的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如果人民币的是市场力量形成的,那么我们任何一个人,包括人民银行行长,也只能预期,而不能操纵、把握这个问题。我们国家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最重要的是逐步用市场的力量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按照我们所制定的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在前进。到现在为止,已经涨了16%多一点,今年一到二月份,涨幅超过2.9%,应该是比较大的。
这样的人民币升幅,对出口有没有影响?这也是前两天我被记者们问得比较多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回答。很直率地讲,对出口是有影响的。我们卖的东西,本来卖的价钱,因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存在着一个新的讨价还价因素,现在有比较多的地方因为升值的预期不敢订长期合同,大单子就要换成小单子。每当升值一部分以后,买卖双方还要重新进行讨价还价。这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这个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正面的是有利于我们的进口,也有利于使我们外贸结构的调整、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一些耗能高的、有一定污染的产品,可能在我们其他政策的综合调控下就搞不下去了。这些也正是我们希望让这些产品停下来、关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对我们的发展应该说是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给我们的进出口正面的影响,通过努力,加强管理创新,减少负面的影响。
在人民币的升值过程中,我也听到一些国外的声音,特别是和我们的贸易保持着比较大的逆差的国家、地区的声音,希望我们加快升值,减少贸易上的不平衡。我想,借这个机会也说一下,我们不是要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的,过大的贸易顺差对中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把中国的廉价的、优秀的劳动力相对便宜成本的产品做成很多优秀的东西,输到世界各地,创造的是外汇,我们拿人民币制造的东西出去了以后变成了外汇,我们把这些外汇拿在手里,看着它一天天贬值,我们拿等量的人民币压在这儿,造成国内的人民币流动不够,还要再去印新的纸币,会增加我们的流动性。所以,我和很多国家的经贸部长、财贸部长、外交部长谈:你们要看到,中国并不刻意地追求顺差,过大的顺差造成过大的外汇,对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任何一个懂经济的、有理智的人都应该看到这一点,中国不希望这样。
当然,外贸的结构不是我们主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外贸的结构是因为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国际分工造成的,我们对美国有1600多亿的顺差。但是美国对整个世界有几千亿的逆差,因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美国把低端的、一般的制造业投到世界各地去,保留的是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要占它的经济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也就是说,穿衣、制鞋,美国人不再做了,美国人不会打赤膊和赤脚去上班,他们当然要购买这些东西。所以,这样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在贸易上会形成逆差。但是,从更广的角度讲,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讲,美国有大量的资本在其他地方,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从投资回报讲,他有大量的钱收回去。所以从美国的角度讲,国际收支就是顺差。所以,简单地从贸易的顺差逆差角度要求一个国家人民币升值,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做的是国际收支平衡。
在国际收支上,不仅是贸易可能出现顺差逆差的问题,还有扩大进口的问题、境外消费的问题。像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目的地,更多的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些都属于海外消费。还有中国到国外去投资,这是我们将来解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问题上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一直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境外投资做得非常好,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所以,德国这方面的压力就非常小。日本也如此。下一步,作为商务部的职能,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其他的宏观调控部门、央行配合起来,减少过大的升值压力。但是我很难像你所说的预测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到底会走向何方,我想,这是由市场来形成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