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解读:全国财政收入增长预算为何初步安排8%?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韩洁 张旭东)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6230亿元,比2008年增长8%。同时,全国财政支出预计达到76235亿元,增长22.1%。
从历年预算报告披露的下一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看,8%的预期大大低于去年初14%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也创下自1998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指标的新低。
从1998年来的12年间,我国只有2000年、2003年和2004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低于9%,但最低为8.4%。
根据预算报告,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今年政府下调财政增长预期是基于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正确判断,也在预料当中。”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去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趋势会延续到今年,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同时支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非常突出。
从预算报告分析的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看,2009年受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来源明显减少。同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速快的一些特殊因素在2009年也减少或没有了,也加大了财政增收难度。
从支出看,增加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缓解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等,也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基数较大、刚性很强,也增加财政支出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面对财政收支紧张矛盾,政府要在结构优化上发挥财政的优势,做好优化结构的大文章,使政府资金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在资金投入上强调区别对待,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给全社会增加有效供给。
两会报告解读:2008年千亿元中央财政超收透露的信息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韩洁 秦亚洲)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61316.9亿元,增长19.5%,比预算超收283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1080.2亿元。
那么,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回落甚至出现月度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为何仍存在千亿元规模的财政超收呢?
对此,财政部表示,主要是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与税收直接相关的经济指标实际增长高于预期,同时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2008年上半年汇算清缴2007年企业所得税等因素增加了较多收入。
与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4168亿元相比,2008年中央财政超收的明显下滑折射出去年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的“苦涩”。从去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3%,到下半年仅仅5.2%的增幅,巨大的落差凸显金融危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在当前政府支出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财政超收资金的投向也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驻马店市委书记化有勋认为,超收资金应更多用于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依法增加有关支出外,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和抗震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
预算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央财政超收资金的具体投向,其中包括:
——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185亿元。
——增加教育支出20亿元,主要是对地震灾区学生给予临时特别资助等;车辆购置税超收40亿元,通过车辆购置税支出划转到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用于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增加救灾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支出47亿元,用于需追加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抗震救灾及应对婴幼儿奶粉事件等支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30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建设。
——因2008年6月份成品油提价,增加对农业、渔业、林业等行业补助291亿元。
——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亿元,用于重大科研装备自主研制等。
此外,预算报告还提出从超收资金中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2亿元,转到以后年度经预算安排使用。
两会报告解读:医改8500亿元政府投入明确五项重点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韩洁 肖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在即,社会上对政府8500亿元资金投向十分关注。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医改五项重点除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还包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财政预算报告披露的今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上看,也充分体现了财政资金对上述五项工作的支持。
预算报告指出,2009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1180.56亿元,增长38.2%。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说,近四成的医疗支出增长显示了政府对深化医改的重视。要破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归根到底还需要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1180.56亿元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全部达到人均80元,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04亿元。
——进一步支持解决中央和中央下放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及地方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
——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5亿元。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建设2.9万所乡镇卫生院和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65.3亿元。
——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46亿元,支持地方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