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刘铮、于文静、于力、朱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
立足于扩大消费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增长。但在危机时刻,如何让百姓“敢花钱”?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会外专家们积极献计献策——增强消费能力、打消后顾之忧、开拓农村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就会具备强大的增长后劲。
提高收入稳定就业 增强消费能力
“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能不能实现,首先要看百姓收入能不能增加。”来自重庆商贸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琳快言快语。
计划报告在安排扩大消费工作时首先就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全国人大代表、辽阳市市长唐志国认为,这抓住了扩大消费的要害,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其实非常强烈,一旦他们收入有所增加,消费就会相应增加。
国家今年将继续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标准。财政报告安排,今年中央财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1230.8亿元,增长19.4%。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说,我国受金融危机冲击人数最多、影响最深、最需要帮助的是农民。今年,失业和农产品价格下跌双碰头,农民务工务农收入都大大缩水。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增收很重要,要增加政策性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今年还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仅此一项,就将惠及全国40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
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稳定就业成为增强消费能力的前提。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人高级技师徐强说,必须高度重视失岗返乡农民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等的就业问题,只有就业才有收入才谈得上扩大消费。国家应出台帮助就业的具体措施,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而劳动者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计划报告明确提出,把促进发展、扩大内需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结合起来,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注重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要解决农民工失岗返乡问题,就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一旦就业稳定、收入增加,扩大消费就有了前提和基础。
大幅提高社保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打消后顾之忧
“老百姓不敢花钱,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35%左右,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去年超过20万亿元。
计划报告提出,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减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即期消费。
百姓宁可把钱存进银行,也不敢轻易花掉,这背后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不是靠简单的号召就能解决的,而要找准要害,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唐志国代表分析,当前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使居民收入中更多用来消费,而不是用来储蓄,促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根据财政报告安排,今年我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930.5亿元,增长17.6%;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0.6亿元,增长38.2%;安排教育支出1980.6亿元,增长23.9%。
“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将进一步减轻居民在看病、上学等方面支出压力,对扩大消费起到非常重要的‘松绑’的作用。”唐志国代表说,社会事业是我国发展的“短板”,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
医改、教改,社会强烈呼吁的两大改革,如今都进入“倒计时”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明确表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两会后马上执行。而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收到200多万条意见后,进入起草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当前百姓对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担心,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如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得到落实,如果教育实现了公平,那么将会打消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出来的消费能量是巨大的,扩大消费政策才能真正落实。
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5个农村人的消费,才能抵得上1个城里人的消费。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王晓琳代表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在当前消费需求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农村居民消费不足,而不是城市居民消费不足。难以想象1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依靠约40%的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张,而得不到约60%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
在国家大幅补贴农民、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家电下乡”成为当前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着力点。
财政报告指出,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家电产品以及摩托车,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安排家电下乡补贴200亿元,增长9倍。
根据财政部此前测算,实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预计将实现家电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万亿元,同时将城乡家电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年缩小到10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说,“家电下乡”可以激活农村消费,扩大内需,转移出口能力,消化家电行业过剩产能,引导农民的消费,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张全国委员通过分析“家电下乡”引起的农村能源需求,建议进一步制定与“家电下乡”相配套的农村能源惠农政策。建议国家在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同时,以“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经费20%至30%的额度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补贴,促进农村依靠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王晓琳代表还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政策倾斜,大力培养农村市场主体。目前,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特别是规范改造后的农家店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如果政府不给予政策优惠,经营业主将难以承受,势必导致停业关门,“不要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农家店半途而废”。
“这次危机不一定是坏事,危机逼着我们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当前出台的政策要尽可能落实到促进消费上来,这样中国经济才能长期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