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韩洁、肖林、任珂)“四川能否实现今年GDP增长9%的目标?”“金融危机给重建带来哪些困难?”“四川能否实现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11日上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现场,面对近百家境内外媒体抛出的这些热点问题,四川的人大代表们作出了充满感恩,更满怀信心的回答。
上午9时,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举行全团会议审议“两高”报告,并同时对中外记者开放。包括34家境外媒体在内的97家媒体记者,使会场一侧的记者区座无虚席。日本共同社记者盐泽英一告诉记者,中国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举世关注,媒体希望从人大代表们透露的信息中更多地了解四川,了解灾后重建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
“金融危机和特大地震破坏的‘双重压力’,也是四川的双重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充满信心地认为,实现GDP增长9%是有基础的。如何实现保增长目标,关键在于四川发展的“路径选择”——要按照“田忌赛马”的原理选择符合省情的最佳发展方式。
蒋巨峰向记者们梳理了当前四川经济发展的几大优势:“四川有巨大的市场需求”——142个受灾县,灾后重建资金高达1万多亿元;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推进以及公共产品发展也带来建设需求;作为人口大省,四川改善民生的重任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市场需求。
“四川还有各种‘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优势,除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还享受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蒋巨峰指出,多年来四川形成的产业基础,再加上丰富的资源、科技支撑能力、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广袤的经济腹地也构成了四川的比较优势——重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和家电产业、水电资源、建材、食品加工、中医药产业、农业以及旅游等产业都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针对部分媒体质疑四川能否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灾后重建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表示,此前四川省已经把3年灾后重建的规划分年进行了下达,提前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四川省也提前做了任务调整和安排,是有信心能完成的。
“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恢复重建的规划体系已全部完成,现阶段主要是全面启动各个项目的建设。”张作哈说。四川规划了32908个重建项目,到今年2月底已累计开工项目10124个,占整个重建任务的31%。
有记者提到“保姆产业”在四川的发展,眉山市市长李静代表说:“大家知道四川有个保姆品牌叫‘川妹子’,眉山也有个‘苏小妹’家政品牌,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应该有产业和就业,从这个角度看应该着重培养和发展‘保姆产业’,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金融危机下18个省市与四川的对口援建进展如何?”“政府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原定半个小时的集体提问时间延长到1个小时,记者们的问题越来越多。
从代表们的从容对答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尽管10个月前那场无情的地震对四川造成了重创,尽管金融危机影响下四川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灾后重建的双重压力,但四川的人大代表们充满信心,四川未来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