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 陈键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4日在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三大压力,涉及“热钱”、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下降、“楼市泡沫化”,亟须有效化解。
李家杰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一年过去,中国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同时更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余威的杀伤力不容低估,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充满变数。
他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热钱”流走的压力。“目前,各国已将退市列入议事日程,退市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减退,但短期内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动荡,包括大量国际‘热钱’流出中国。”李家杰说,热钱一旦大量在短期内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视。
李家杰提出的第二个压力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下降。“近期欧美联手逼人民币升值,来势汹汹,加上中美关系新年以来的急剧降温,美国会否在今年4月将中国列为‘操控汇率国家’,进而对中国实施贸易报复,值得关注。”他分析说,中国出口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超过30%,倘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必然削弱出口竞争力,出口减少将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因此,中国必须对这方面的困难有充分的评估。
“第三方面的压力来自于‘楼市泡沫化’的隐忧。”李家杰认为,内地房价高涨的主因是市场资金充裕,加上受到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推动,这可能导致GDP增长出现某种程度的泡沫化。
“中央今年已两度增加银行准备金率,显示了冷却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但是,房市涉及多方利益博弈,一旦房价大幅调整,泡沫破裂,可能对整体经济和社会民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李家杰说。
他分析说,近来了解到内地房市已明显降温,成交减少,但并未出现房价大跌、房地产商大幅降价抛售套现的情况,反映出买卖双方都在观望,可见中央的措施已产生正面效果。但是,房地产交投冷场现象不应该任其持续太长时间,否则会影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李家杰提出,从长远看,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制度,通过土地供应对房市实行宏观调控。在这方面,香港弹性实施定期土地拍卖等政策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