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李鹏翔、王敏)才饮珠江水,又沐温泉浴。今年春节7天,近30万游客来咸宁泡温泉,旅游市场一周进账1.5亿元;1月份,全市签约、落户和开工的过亿元项目就有近10个。
随着去年年底武广高速铁路的通车,设有咸宁、赤壁两个高铁车站的湖北省咸宁迎来了旅游新热潮。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部的后发地区,咸宁的科学发展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绿色繁荣中提升发展质量。
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的咸宁市,山色葱茏,绿波潋滟,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和温泉之乡。咸宁市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战略决策。过去的残次林正被竹林、果树、泡桐、花卉取代,一个个绿色生态家园正在兴起;林业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
武广高铁开通,标志着鄂湘粤三地“3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咸宁开始与武汉、长沙、广州等大城市分享“同城”效应,这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部后发地区,咸宁坚持“绿色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关联协作强、拉动作用大、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则一律拒绝。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去年全市依法关闭小造纸、小炼钢、小炼铁企业30家。
黄楚平说,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调研、全面分析检查,较好地摆脱了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刻认识的“无识”倾向,借口保护咸宁生态和资源优势而不求发展进步的“无为”倾向,认为咸宁作为中部后发地区重在加快发展而不要科学发展的“无关”倾向,树立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一步到位,努力于快,服务于好,又好又快的理念。
“咸宁正摆脱后发地区粗放式增长模式的困扰,科学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黄楚平说。全市去年组织1002个城市党组织与100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20696名干部对20696名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去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咸宁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增幅位居湖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