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戎光道:石化企业"遍地开花"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杨金志、仇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上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戎光道对记者表示,我国是世界石化生产大国,但是集约化程度不高,石化企业布点不尽合理,这不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应予以重视。

    戎光道说,我国石化企业数量众多,产能总和位于世界前列,但企业平均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中国石化集团为例,目前集团炼厂平均规模为682万吨,是北美地区的43%、亚太地区的65%、韩国的23%。目前国内最大炼厂产能为2300万吨/年,最大乙烯厂为119万吨/年,均不到世界最大炼厂和乙烯厂的一半。同时,全国共有小炼厂约百家,总规模为9810万吨/年。“规模的不经济,必然导致资源浪费,竞争力不强。”戎光道说。

    戎光道说,目前,国内石化产业布局非常分散,炼油、乙烯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遍地开花”,内陆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石化项目。尤其是《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各地争相把发展炼油和乙烯项目列入本地调整和振兴产业的规划内容,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这种布局与国际上对重化工产业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沿海为主”的原则背道而驰,不仅形成了潜在的低效率和投资成本偏高,而且放大了对生态环境及安全方面的威胁。

    戎光道认为,石化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产品线丰富等特性,其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足够的淡水资源和充分的环境容量等条件,在整体布局上应强调集聚性,国家应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进一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度。

    戎光道说,国家应通过政策杠杆,逐步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能耗物耗偏高、污染较为严重的小炼油、小乙烯。对那些没有资源、地域、技术优势,达不到经济规模,污染治理无法达标的石化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提高我国石化行业集中度。

    戎光道建议,我国应建立相对独立的石化公共管网,改变以往由各大企业集团各自建设管网的局面,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政府在石化企业间架设互通公共管网,积极推进石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努力实现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发展低碳、环保的内河航运
· 褚君浩代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
· 张来斌委员:开采“绿色石油” 助力低碳发展
· 高宏峰表示交通运输部将研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