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朱立毅、何宗渝)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基础弱,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凸显了我国康复医学的“短板”现象。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建议,加强康复医疗服务四级网络建设。
他介绍说,现阶段我国康复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型公立医院,中小城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十分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医疗服务也成为“六位一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正因为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造成大量伤病患者集中在以临床早期功能康复为重点的大型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影响了大医院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医疗费用。
许树强指出,加强和完善由省部级大型公立医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四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双向康复医疗转诊机制,是现阶段我国康复医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他建议提高大型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标准,发挥康复医学资源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示范作用。在完成院内早期临床康复服务任务的同时,履行对下级医院和社区康复服务的指导以及疑难重症患者的技术支持义务。
同时,加强和规范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疏通大型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的出口。鼓励部分二级医院向以康复为重点的专科医院转型。此外,还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社区康复环节,大力加强和完善社区康复网络建设。重视县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康复技能培训,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功能。
许树强还指出,康复治疗师是实施康复医疗服务的主要技术载体。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依据,国家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中还没有康复治疗师这一专业职务系列,其资格考试和执业注册被纳入“技师”体系,统称“康复治疗技师”,致使以“技师”身份面世的我国康复治疗从业人员在职称晋升、学术交流以及相关涉外活动中处境尴尬。
为此,他建议尽快启动制定《康复治疗师条例》的相关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使康复治疗师在执业注册制度上完成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