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海外媒体连日来对两会政治、经济、民主等众多热点议题予以持续关注,凸显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
俄新社报道说,非常令人惊讶的是,全世界最有声望的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中国的两会。中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沉重的2009年,全球经济总体下滑了2.2%,在各大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增幅达8.7%,令人瞩目。
文章同时指出,虽然中国经济30年来高速增长,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种情况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很危险,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人代会上表示,政府将重视合理分配收入的问题。
韩国《韩民族》发表题为《中国的新革命》的文章说,中国两会围绕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改革分配结构展开了炽热的讨论。一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经济增长,国内外市场和科技水平变化巨大,因此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二是受改革开放之惠,人民生活更为富足,但贫富差距拉大,必须改善。
无论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改革分配结构,都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中国政府意志坚定。这是因为,如果不解决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说,为克服金融危机,中国扩大投资并放宽了金融政策,不过现在全世界关注的是中国何时采取收缩的政策。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走向。
法国《欧洲时报》就中国外长杨洁篪的记者会发表评论说,在全球经济日趋回暖的背景下,大国间的博弈再次变得激烈,各国都试图在这场新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面对这一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无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战略预测网刊文指出,中国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还在召开。像平常一样,这次会议为北京提供了一个展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摆出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机会。
文章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下,中国政府开始消除重复建设,整合行业,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建设更加平衡的经济。
俄罗斯《独立报》发表题为《北京巩固与莫斯科的关系》的文章说,中国外长杨洁篪强调,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成熟、稳定、健康,充满生气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范。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持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