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破解涨落怪圈--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稳定农产品价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破解“百价之基”涨落怪圈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稳定农产品价格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张辛欣、刘羊旸、李延霞)农产品价格被视为“百价之基”,几乎每次物价涨跌都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为先。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稳定农产品价格向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出台一系列措施,坚决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5日,针对农产品价格调控问题,一些代表和专家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保障“菜篮子”,先抓“菜园子”,生产是稳农价之基

    “想要保障菜篮子,先要管好菜园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说,“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农产品价格,首先要保证生产不出现大的波动。”

    “粮食生产年年重要,今年夏粮生产尤其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从年初到现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抗旱保生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提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

    “这些政策措施可以说为了一个目的——调动农民种粮和抗灾积极性,而这才是保生产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

    同时,不少代表也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出台措施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加强麦田田间管理和蔬菜生产,加大对大棚蔬菜支持力度等等。

    “旱情如果长时间持续,那么粮食生产就会受影响。一定要将好的政策尽快落实到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说。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流通成本争取再低一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告诉记者,从地头到消费者手中,供应环节颇多,层层加价,再加上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产品价格降不下来。

    “就拿蔬菜来说,从菜地到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层层加价。农民没有得到收益,甚至中间商批发商也少有获益,价格涨在了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上。”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盛亚飞说。

    此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果蔬流通腐损率达到20%到30%。物流环节的消耗多了,零售终端的成本自然上升,居民需承受的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

    “最好的办法是千方百计降低流通成本和生产成本,实行农商对接。”“增加公共设施服务,把摊位费用降低”……代表们的这些期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

    报告指出: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建议,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计划指导,对行情及时预测,加大农产品信息沟通。

    “对易损易腐农产品要给予较大的流通方面的优惠,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在省与省、市与市之间,进行农产品需求供给信息对接,建立全国农产品信息网。在供求双方确定后,开具一个通行证,可以用直通车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王林委员说。

    加强市场监管,严打游资炒作

    “这几年游资炒作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用非常大是不为过的。我们不排斥外资,但游资进来要有规则。”朱信凯认为,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则十分必要。

    “从根本上说,要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供需信息相对对称、市场交易规范透明,农产品投机炒作的空间可能会被大大压缩。”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建议,政府应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下工夫,建立起一整套既能防止价格大起、也能防止价格大落的调控制度;健全价格监管法制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

    “直到市场化完成,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但这么多年构架起的粮食可持续增产的能力和机制,以及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将为一定时期内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管理好通胀预期发挥较大作用。”朱信凯说。 

 
 
 相关链接
· 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平稳 生产资料继续走高
· 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回落 生产资料继续走高
· 昆明加强春节期间农产品价格监管确保市场供应
· 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