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踏实——代表委员关注食品安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地沟油、瘦肉精、动车事故、校车事故、空气污染、个人信息泄露……过去的一年间,各个领域频频响起的“安全警报”,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安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民生话题。201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同把脉“安全”这份沉甸甸的百姓期盼,对经济社会如何和谐安全发展建言献策。

    为什么百姓需要“安全感”

    “生活在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安全饮食,放心就医,平安出行,拥有一份踏实、从容、镇静、厚实的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袁淑梅说。

    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表示,安全感来自于个人对自身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可预期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老百姓在这两方面恰恰难以得到满足,不得不去面对并承受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对生活和心理带来的各种冲击。

    “安全感的缺失,一方面与个人的欲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从我们的‘大环境’找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说,近年来不断曝出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势必会增加日常生活的危险程度;而相关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又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的传导和放大。

    部分代表、委员反映,安全感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关。当前,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心态趋于复杂,同时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时间也在锐减,这很容易让人们的心灵无所适从和皈依。

    社会体系可依靠是“安全感”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说,当前,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很多,关键一点是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的社会体系可不可以依靠,社会管理者能不能被信任。”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没了安全感,发展还有什么意义?”王书平委员认为,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民心向背。

    民进中央在一份提案中指出,实现安全发展,不能仅依靠阶段性、运动性的措施,而必须在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行各业,乃至广大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起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提案进一步指出,保障安全发展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应明确政府的监管和保障职能,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各项制度和政策设计之中,并改革现行安全管理体制,提高现有的安全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管能力。

    重塑安全感是政府和全社会责任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重塑安全感任重而道远,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部门、有关机构一定要尽到责任,让老百姓能够在放心的状态下生活。”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认为,应该说各级政府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大力整治环境污染,积极推动医保、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等,但是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着手,下大力气铲除一批严重影响老百姓安全感的毒瘤顽症,从源头上解决老百姓未来生活和发展的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强调了用法制保障百姓安全感的重要性。她说,日前公检法三部门明确“地沟油”犯罪情节严重的最高应处死刑,这是对不法分子的一种极大震慑,也是给老百姓的一颗“定心丸”。

    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同样离不开公民的道德自律。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道德思潮纷繁复杂的年代,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人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最终凝聚成全民族同舟共济的情感。

    “安全感的重塑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更离不开社会体制的完善。”叶青代表说,只有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和改变,让人们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过得舒心,才能让安全感得以稳固下来,在每个百姓内心深处扎根。(记者邹伟、余晓洁、顾瑞珍、孙铁翔)

 
 
 相关链接
· 打好“保胃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食品安全
· 我国研制的瘦肉精快速检测产品为食品安全"护航"
· 分级量化管理 保障食品安全
· 宁夏今年将开展八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
· 上海扩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覆盖肉类蔬菜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