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振奋·责任·期待——政协大会开幕前的“花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前,新华社记者在会场内外采撷了一组“花絮”。

    7个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传译

    一袭水红的民族服装、一弯浅笑荡漾在脸上,吴玉富满面春风快步走来。作为汉壮同声传译,她将用熟练的民族语言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壮族委员和同胞。

    “这是大会对我们少数民族的重视和尊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面对围在身边的媒体记者,她很兴奋,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说:“做了详尽的准备,希望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刚满24岁的朝鲜族姑娘严楠刚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第一次担任大会朝鲜语同声传译,她难掩心中的激动:“这是祖国给我们青年人的荣誉,是重大的使命。”

    鲜亮惹眼的服饰,各具特色的语言,成为人民大会堂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年两会单是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就有7个文种,每个文种40多万字的稿件;同声传译11次,同传工作者们累计要读出110万字。(记者 刘敏)

    “东巴文化”推销有巧招

    梳着一条大黑长辫子,身着一身黑白灰纳西族民族服饰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在人民大会堂大厅煞是惹眼,许多委员纷纷要求与她合影。

    这位女市长此次带来了保护濒危少数民族文化的提案,为宣传东巴文化,她不仅自己做模特,拿出的名片也堪称一件艺术品——米黄色再生纸上,她的名字和头衔以汉文和图画般的东巴文同时出现,名片左下角一幅反映丽江最具特色的木府建筑群的水墨画更是夺人眼球,引得一旁的委员纷纷索要留存,手上几十张名片很快被一抢而空。(记者 易凌)

    “给孩子一座桥”

    会议开幕前,新闻联络员周丽燕手执一份宣传册急匆匆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宣传册上“给孩子一座桥”六个红色的字十分抓人眼球。周丽燕告诉记者,这是政协委员茅玉麟刚刚在大会堂递给她的。

    宣传册上的另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茅以升先生曾深情地说:‘爱孩子们就是爱祖国的明天’。”茅玉麟是茅以升先生的女儿,常年致力于公益事业。

    打开册子,“以桥为背,渡的是孩子们的未来”映入眼帘,紧随着的是一幅幅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用溜铁索、甚至搭人体天桥的方式去上学的照片。

    “茅玉麟委员为了孩子们做了很多,你们记者要关注她的公益事业。”周丽燕毫不犹豫地把宣传册交到记者手里,“拿去用吧,但是这个册子得还给我,我也需要做点什么。”她离开前再三交代。(记者 赵颖)

    两副拐杖与“残疾人驾车”话题

    在陆续进入会场的各个界别政协委员中,两个特殊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都是双手拄着拐杖,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作为残疾人,更加渴望平等出行、便利出行的权利。”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残联副理事长胡志斌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驾车,他非常支持,他自己平时也驾车。

    一旁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残联理事长李丕钧也呼吁为残疾人驾车创造更多条件。“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明进步,体现了对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关爱。”

    胡志斌委员说,如果能够允许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将驾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从事某些特定的营运工作,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自信!(记者 邹伟)

 
 
 相关链接
· 全国两会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酣畅淋漓答记者
· 图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的界别
·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 贾庆林讲话
· 贾庆林主持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一次学习讲座
· 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联络员电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