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凌军辉、刘阳、齐中熙)当前实体经济存在“空心化”现象,国家应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引导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经济。
连日来,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提高民间资本效率问题,纷纷发表看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我完全拥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海安县委书记单晓鸣说,“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突破经济体制瓶颈,有利于激活民间投资的能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营造民营资本专注实业的氛围。”
单晓鸣介绍,近年来,海安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运作。到目前,海安县3000多家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代表认为,融资难、税负重、创新能力弱、市场单一等,使民营资本不愿进入实体经济。进入2012年,国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倾斜力度有所增大,各大金融机构也开始向实体经济注资,但激活民间资本还需国家出台“组合拳”。
祝义材建议,国家应更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创业,培养企业家精神,培植实体经济。同时,要提倡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引外,加大对一些暴利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回归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夯实经济基础的根本。”祝义才代表表示,政府需要做的是,让民营企业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有一定的利润率,民间资本才会真正回归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