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李争艳)我国“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定农业生产,应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采用叶面施肥技术,这样能更有效地保护和修复耕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微生物专家,任玉岭认为,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的团粒结构,而团粒结构又主要取决于土壤微生物群系的分布。这些年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构成,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因此,应在施肥的种类和施肥方式上做一些改革。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任玉岭就开始关注叶面施肥。近年来,作为国务院参事,为推进施肥方式改革,他曾多次前往新疆、湖南、江西等地进行深入调研。他认为,要使农作物施肥更加科学合理和精准高效,需在施肥结构上做到大化肥、有机肥和叶面肥配合施用,在施肥方式上做到根系施肥和根外追肥相互配合。
据介绍,2008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先后在19个省(区、市)16种作物上安排叶面肥试验85个,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喷施叶面肥料有较好的抗逆、增产、保收和提质效果,同时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
采访中任玉岭还指出,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中央财政实行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直接给予现金补助效果不明显,而江西、河北、湖北等省采取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本配送农用物资,并对使用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和监督,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确保了农作物丰收,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