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樊曦、吴晓颖)“我们有资源,没享受到资源利益;有税源点,却没得税收。”在6日下午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中,来自四川省的代表就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等问题倒起了“苦水”。
“凉山是民族贫困地区,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水电资源尤其丰富,现在‘三江’上遍布水电站。可是电站建成的收入税收,我们资源地却无法享受。”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州长罗凉清说。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7个县市中有11个是贫困县。流经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开发的水电占全国可开发水电总装机总量的15%,占四川省的57%。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362亿千瓦时,发电环节销售收入可达到550亿元,税收近百亿元。
“修建电站,涉及群众搬迁、重新安置、环境保护等多种问题。群众做了很大牺牲,地方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开发的都是大型央企,注册地在外地,我们无法享受开发收入带来的税源。”罗凉清说。
他算了一笔账:资源开发地所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是建设期间施工企业的建设安置费、耕地占用费、林地林木补偿费等,却没有分享到资源开发收益。“资源拿走了,当地百姓却没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话音未落,旁边的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市长包惠也发出了一样的感叹:“我们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川气东输的起点之一,可是资源地群众也没有充分享受到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
达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属于川陕革命老区。按照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达州690万人口中还有126万贫困人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对于资源开发地,我们盼望国家建立均衡的资源利益分享机制。这样不仅能支持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也能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这是我们的期盼,也是当地老百姓的心声。”包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