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基层代表和最高法法官共商民族地区基层法院难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秦交锋、王研)“我是来自云南耿马县的基层代表,最高法的同志在这里,我反映一个问题。”10日下午,云南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一开始,秦丽云代表就抛出了一个话题:“我在基层工作,经常遇到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普通话说不好,又不会写诉状,这个问题怎么办?”

    一句话引起了在场代表的注意力,大家都把目光聚在了来听取代表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韩伟身上。

    “你说的这个问题在不少民族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是这样的,如果自己不会写诉状,可以直接到立案大厅口头起诉,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让司法局指定的律师帮助写诉状。”韩伟说。

    “帮忙写诉状,收费吗?”秦丽云问。

    “这是免费的。”韩伟接着说,“实际上,不仅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在工作中也有不少困难要解决,比如双语法官的培养,在庭审中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翻译等等。”

    “说到双语法官,我要说一个情况。在我们西双版纳,双语法官数量严重不足,培养起来又很难。去年我们重点培训了十多个人,但最后只有两个人通过了司法考试。”全国人大代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副书记罗红江说。

    “民族地区有特殊性,双语法官的需求量大,这两年我们已经在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法官。”韩伟说。

    “少数民族法官具有天然优势,他们语言通,知道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不是考虑少数民族司法考试适当降低门槛?”高燕代表说。

    “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很中肯。实际上,现在严重缺少双语法官的是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以后的培训工作可以考虑针对性地改进。”韩伟说,“还有一个问题,民族地区往往比较艰苦,双语法官培养起来后,还要用待遇、事业、感情等把人留住……”

    代表们不断发言,一个事关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话题,持续讨论了半个多小时。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热议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 代表委员热议农村电子商务:可让农民就地城镇化
· 部分代表委员在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调研
· 两会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部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