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廖飞:破解"农民市民化" 统筹保障城乡住房是良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王橙澄)“新型城镇化,难点还在于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其中享受住房方面的市民待遇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农民进了城,留不下来,因为没有住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廖飞说。

    廖飞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但目前,国家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住房还是两条线,例如在贵州,城镇主要通过公租房和廉租房解决,而农村主要采取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这两大政策体系实施的部门、工作对象和资金渠道都不尽相同。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如何破解农民在住房方面享受市民化待遇难题?廖飞认为,统筹保障城乡住房是个良方。一方面,要消除农民获得城镇廉租房的障碍,使贫困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城镇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这些农民协调生活问题,如能在城镇打工,让他们的孩子到县城小学就读,同时还要保留他们原来在农村的所有权益,免除后顾之忧。

    “还要避免农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纽带被切断,可以采取一个村搬入一个小区,一个村民组搬入一栋楼,一个大家庭入住同一个楼层的方式。”廖飞说。

    据了解,目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已在探索这一做法,两会前不久,榕江县首批303户农民从世代居住的深山搬到了县城,免费获得一套住房,并保留其原来在农村的所有权益,同时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学生进入新学校读书。

 
 
 相关链接
· 宋希斌代表建议:城镇化要考虑城镇的承载能力
· 刘凤海代表:城镇化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 人大代表热议农业大省河南的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 文化部部长蔡武:城镇化不能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
· 代表委员热议农村电子商务:可让农民就地城镇化
· 代表委员热议“人的城镇化”三大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