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解读>> 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如何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10时00分   来源:国研室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推动科技改革创新。

    一、要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

    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目标任务。我们要扎实落实好中央提出的科技改革各项任务,大胆革除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上有新突破,把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要切实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并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参与和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对于对行业影响大、研发实力强的企业研发机构,认定为国家级研发机构,如国家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形成聚集技术、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平台。

    二是要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产业技术研发由政府主导的局面。加大对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链扶持力度,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三是要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创新调查,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发现和分析影响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制度、体制和政策因素,为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依据。

    2、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必须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紧密衔接和各创新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一要引导创新主体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要鼓励和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联盟,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二要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冲破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樊篱。三要支持新型的专业化研发组织健康发展,使其能够面向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

    3、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一要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开放科研设施的合理运行机制。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二要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对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要提交科研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流程和进展,并依法向社会开放;三要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

    4、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必须使我们的科技管理从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一是要完善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科技重大决策机制;二是要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完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要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加快建立与科技报告制度相适应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

    二、要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视角进行创新布局,准确把握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变化最新动向。必须立足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实际,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

    1、要瞄准世界前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突破的先兆已显。要积极做好我国科研布局,努力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战略必争领域取得先导性成果。

    第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对交叉学科的支持。强化对海洋科学、空间科学、量子通信、合成生物学等重要科学前沿的部署。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加强对页岩气成藏机理、PM25源头控制等重要科学问题部署。

    第二要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对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对于方向明确的显国威、强国力、振民心的战略高技术,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突破,拓展我国发展的战略空间。

    第三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高起点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推动资源、技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的全球合作。鼓励我国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鼓励企业全球配置科技资源。

    2、加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着眼于未来世界竞争格局,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目标任务凝练,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着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要加强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支撑产业结构调整。要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加快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高新技术的扩散、转移和应用。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围绕高产稳产、高效安全、优质生产,要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力度,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建立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支撑能力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夯实创新基础。把落实国务院《“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加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奠定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三、要着力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必须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第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和落实现有创新政策,研究制定一批新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力度。重点研究和出台扶持新型研发组织的财税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第二要优化人才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第三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学风。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强化激励和导向作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激情。加强科技宣传,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