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6月4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环境质量状况,并答记者问。 【李干杰】《大气十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出台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这个文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二是对症下药、因事制宜;三是多元共治、各行其责。正是因为它具备了这三个特点,我们对《大气十条》的顺利实施和确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充满了信心。 《大气十条》确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比较高的,包括定性的目标跟定量的目标都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个高目标,一段时间以来,环保部门会同和协同有关地方和部门,除了抓紧推动落实《大气十条》里提出的35项具体任务措施之外,还在加强保障措施方面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二是推动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三是推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四是推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五是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六是大力加强大气环境执法监管。 《大气十条》2013年9月份发布以来,总体上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一些地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第一季度,74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是一个稳中向好的趋势,达标天数的比例增加了5.1个百分点,PM2.5的浓度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尽管时间很短,但是考虑到一季度通常是污染比较重的一个季节,应该说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但是大气污染治理、PM2.5雾霾的治理确实任重道远,因为一方面它是几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另外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大气污染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环保部门一定按照中央的要求,呼应广大公众的期待,坚定决心,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地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扎扎实实地推动落实好《大气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