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形象要和国家的形象相匹配、相对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20 12:45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访希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同萨马拉斯总理、帕普利亚斯总统和米玛拉基斯议长分别举行会谈会见。双方将发表联合声明,签署一系列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海洋、质检等领域的政府间协定和商业合同。两国总理将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视察中远比雷埃夫斯港码头。李克强总理此访受到各界关注,这对进一步巩固中希传统友好,深化两国政治互信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将给中希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带着这些问题,6月20日11时,主持人赵普将与专家学者畅谈中希合作新思路。

    [主持人]基因的解读,特别是上次习主席对中国政治选择的基因解读,我觉得其实是赢得了很多人赞同的声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他的现实和历史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讲到“国”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民”,我们在今年去年两年在我供职的中央电视台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新闻,就是我们中国游客在走出去的时候会曝出不文明,或者会展现出与我们大国形象不符的一些形象。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先富其他的同胞,到了名品店、奢侈品店就是几句话,最常用的几句话第一个就是“怎么这么便宜”,第二句话是“还有多少”,第三句话是“我全包了”,讽刺我们富起来的“土豪”形象,尽管是夸张的,但是不同程度的存在也是事实。

    所以我们在讲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时候,实际上还离不开民与民之间的交往,就是说除了国家外交还有民间外交,这些民间外交可能对于出国旅游的老百姓来讲身上没有这种使命感。比如这次英国回来之后其中成果之一就是英国加快签证,我听到的消息是24小时,对于英国这样一个矜持的绅士国家来讲已经是做了很宽松的安排了。那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人会很方便地走出去,我也很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的话题下面听听二位对于我们中国人走出去,我们民间交往走出去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应该是什么样的作为? 

    [崔洪建]说到国民素质,其实它折射了很多的东西,这不是一个问题就能够把它解决的。但是我倒是觉得现在的确到了什么时候呢?就是您刚才说的公民的形象要和国家的形象相匹配、相对应。因为以前咱们没有那么多的对外交往和交流,很多发生的事情在国内比如说在亲情之间、关系之间可以化解掉。但是到了国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你的很多东西就容易被放大。而且现在关键是很多国家看中国很容易把个人行为和你的国家就联系在一起,很容易就贴上一个标签,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必须面临的现实。

    当然我想其实刚刚咱们谈到很多经济合作也好、文明也好,我觉得关键在于这是一个就像我们领导人出去讲文明关系一样,国内咱们国民素质的发展也到了这么一个阶段。比如我们现在再问我们除了挣钱以外还能做什么?其实我觉得人的发展应该是逐渐认识到他的全面性。以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曾经批判过当时欧洲的一种现象,就是所谓“单面人”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人都是经济动物,大家只知道赚钱,赚完钱以后把钱花光然后接着赚钱,人就丢失了本身的含义,人不仅仅是创造财富的生物,还要享受生活,而且要不断提升自己心灵的生物。比如大量的阅读,包括旅游在内实际上都是很好的涵养心灵的方式。

    比如我们到欧洲去旅游,我们就能发现很多的不同或者说反差,当然有时候我倒不觉得完全是一个素质问题,有时候就是一个习惯,因为国内的环境是这样一个环境。比如中国很多游客说话声音比较大,你到中餐馆和西餐馆很明显,西餐馆很安静,坐满了人,中餐馆哪怕有很少的人但也很喧哗。但是我觉得这可能不完全是素质问题,和文化差异也有关系。但是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有一个自我矫正的过程,当有一天你发现安静比吵闹好的时候,遵守纪律的时候比破坏纪律要好的时候,那时候真的是中国国民的素质提高了,而且国民素质也真正达到了和中国大国形象相匹配的程度。

责任编辑: 胡国香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