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户籍制度改革事关亿万国人的福祉,是一项必须优先推进的基础性改革,其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均属空前。如何解读这一改革?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解读《意见》,并与网民在线交流。 [经济参考报记者]舆论认为,教育和住房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配套中最难解决的部分,三位专家怎么看? [辜胜阻]对于特大城市来讲,确实是这样,最难的是教育。现在有人讲,北京户籍上含金量最高的是教育,特别是高考。住房也是这样的,住房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讲,令农民工“望房兴叹”,所以很多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都在老家县城买房。有很多异地转移的农民工,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所以只能在老家的县城、中小城市买房,现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主持人]但是随迁子女的教育没办法解决。 [辜胜阻]这个应该逐步解决,现在也在逐步解决当中。 [张车伟]这两项确实是改革当中最难的,实际上大城市,我同意教育是制约的瓶颈,大城市是教育资源非常集中的地方。中小学教育,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我们国家现在并不是没有钱,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国家就应该完全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当然,高等教育由于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实际上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的含金量也主要集中在孩子参加高考上。现在有很多农村的朋友,他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的小孩从小生活在北京,但是因为他没有户口,所以在北京考不了大学,这是制约农民工的最大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短期内你说如果完全解决,恐怕也很不现实,因为这个利益太巨大了,我知道中国的传统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可以贡献出来,我觉得他们都可以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现在教育部也在研究异地高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解决,比如你在北京上了初中、高中,一直有学籍的人,你的父母又有居住证,我觉得会有一套办法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住房问题也是非常难的,之所以现在北京单纯靠个人来买房,那农民工进城,一套房对他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进城以后,落户以后,就是如何提供廉租房或者公租房,给他提供住房保障,对政府来讲,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个相比较教育问题,难度可能还会小一点,因为这个问题仅仅用钱或者增大投入是可以解决的。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如果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是相对容易一点的。教育问题不能完全靠钱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