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部指导意见?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怎样的情况?如何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8月26日9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作客中国政府网,回答相关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夏农]刚才已经谈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我们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比国外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除此之外,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等问题非常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顺应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要求,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尤其是为工业、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通过加强创新,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推动我国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大学生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刚才讲到的11个领域,有很多领域是跟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比如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的深入开展很多需要物流的支撑,比如冷链物流就能够更便捷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这11个领域都是按照产业链选取的我们国家亟待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领域如果能够推动加快发展的话,就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提高整体竞争力。从更宏观角度来讲,能够提高它的产业发展素质,企业效益就会提高,人们的收入就会增加,生活也就可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