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2月14日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进行正式访问,出席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塞尔维亚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并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李克强总理第二站到达塞尔维亚,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收获哪些成果?中方将如何促进中东欧地区的发展?2014年12月19日14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于军作客中国政府网,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从炸桥、护桥到建桥,这个桥把人们的心灵连在一起。除了心灵的基础比较好之外,塞尔维亚市民在这个桥上欢呼雀跃,两万多民众在这个桥上这么高兴,肯定也是因为这座桥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方面也请两位专家介绍一下。 [刘作奎]我觉得这是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以前有一个,但是不堪重负,很旧了,中国修了这个桥以后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包括交通运输的方便和便利,包括日常出行的便利,给大家带来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另外,通过修这个桥塞尔维亚确实加深了同周边的同邻国的一些合作和往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对塞尔维亚人实际有好处的东西。当然对中国人来说也有实际的价值在哪儿呢?就是中国制造真正意义上在巴尔干半岛做了成功的宣传和示范。就是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统计来说是中国第二跨度的世界第九跨度的大桥,其实施工难度和建设质量是有很高要求的,我们在异地建设了这么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设施,也代表了中国有这个实力和水平。 象征意义于主任谈得很好了,这是象征着友谊之桥连接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友谊的东西。而且中国在推行一路一带,为什么选择塞尔维亚?一路一带先是上合组织,我们丝绸之路经济带先要经过所谓的中亚这些国家,现在又到了东欧,肯定名副其实是第二站了,又是一个年终大戏结尾的时候我要铺第二站必然是东欧过程,所以典型意义是这个路要修,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了经贸的磋商等,所以这是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的这么一个举措和动作。刚才也说到从炸桥到修桥,我们注意到中欧海运快线可以看出,当时《桥》的背景是希特勒军队想从西亚撤回德国,必须经过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游击队员就想把桥炸了,现在和平时代中国又想把这个线重修起来了,这个快线就是从塞尔维亚到希腊港口的东西,说明我们是做一个和平的工程,造福于塞尔维亚、中欧甚至造福中国的很好的和平的宣传、和平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