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上升或下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收紧或放松银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06 16:1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金率0.5个百分点。另外还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央行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普降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货币政策导向?预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趋势又是怎么样的?2015年2月6日16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首先请陆局长用一些数据来举例,便于我们网民来理解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陆磊]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近一百年以来各国央行普遍使用、比较经典的一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无非就是调整该国的总体流通性水平,并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比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货币平衡等。针对这些宏观目标就需要有相应的工具,而存款准备金率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它调整的过程中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意味着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而不能动用,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或下降就意味着收紧或放松银根。

存款准备金率也意味着可贷资金比例的高低,就会影响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高,金融机构创造的存款就越多,同时也意味着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总量相应会更多。

以上这是大家所知道的,既是经典理论告诉我们、也是在事实上可以验证的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