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4月3日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介绍和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这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一些乡镇和一些县级供销社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总社如何解决自身建设问题?谢谢。 李春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抓住了关键,因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好坏,成功与否,不但看县和县以上,关键还看县和县以下,这位记者先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抓住供销社改革的关键。供销社将来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县和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建设,这是毋庸置疑的,它决定了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否,这样一个重要的标志,也就是县以下的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怎么样。因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有61年的历史,通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转轨变形,确实我们县以下基层社和县级社受到很大的冲击,确实有过很艰难的发展时期,特别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期,我们的基层社锐减,我是1995年来到供销社工作的,成立之初我们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还有4.5万家,现在是2.5万家,减少了2万家,从数字来看是减少了。当时我们的债务负担,整个经济包袱、人员负担可以说很重要的体现在县和县以下的基层社。当时在90年代出差到四川和湖北交界的丰都县,就给我介绍,当时全县80位离休的干部,有一半是在供销合作社。我们最后做了一个统计,全社会县和县以下每四个离休干部当中就有一个在供销社工作,退休的每六个就有一个在供销合作社,人员的包袱。国有企业转型,我们又没有享受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政策,所以供销合作基层社受到冲击很大。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确实变化很大,我们专业合作社11万家,我们还有33万家的综合服务社,构成整个组织基础,发展还是不错的。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解决?刚才已经介绍,比如进行分类改造,好的、坏的,采取不同的政策,加强改造提升。同时我们要开放办社,带动专业合作社进一步的发展,创办新的专业合作社。如果我们认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到一定程度,用它来代替我们基层社的组织形式,也不是不可以。这也是一种途径。另外还有发展综合性的服务社,主要目的就是强化组织基础。现在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是还不够。正如记者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有一些人看我们供销社有没有,还有没有这个牌子,主要是指县和县以下,通过这次《决定》的出台,通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到位,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在基层我们的网络,我们的LOGO会非常普遍。在一部分地区农民已经说供销社又回来了,在河北、山东、浙江都可以看到这些景象。我们这次《决定》对这个问题下得笔墨还是比较多,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具体和扎实的。分类改造,给予县社一定的扶持,县社又是整个供销社改革承上启下战略重要的环节,基层社改革的好坏,县社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任务,所以县社单写了一段。要把它建成基层社共同出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的经济联合组织,这是县社的改革目标。而且我们制定了一些保障措施,我们的合作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县和县以下,我们新网工程资金,我们的其他政府扶持的手段也重点下基层。原来机关有这么一句话,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就是这个道理,要树立系统这种理念,主要是强化这个基础。但是结果究竟怎么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但是我们有信心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