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年6月3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吹风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晓玲,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焕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深圳卫视记者]请问杨主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不能为我们分析一下在全国做得比较好的典型案例?另外,请分析一下目前中国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大发展难题和最大阻力在哪些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 杨春平]第一个问题,国内有没有好经验或者说国内开展状况如何?不瞒各位讲,我的日程原来是安排6月1日-10日随同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生态文明专家问诊行动去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有2-3个城市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将5个省整体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他52个地级、县级以及跨流域、跨区域的地区纳入了第一批先行示范区。这些先行示范地区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将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作为各地区的主要任务。同时,先行示范地区着力探索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据我了解,这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家给每个地区3-4项制度建设创新的任务,主要探讨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制度建设。比如生态文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像浙江湖州市、河北承德市、陕西延安市都正在积极研究、探索实践,其中湖州市已基本建立起了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山东淄博市在探索建立环境警察制度,把环境保护和执法更好地结合起来;还有的地区在探索建立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当然,每个地区所要建立的制度体系应该说都是按照系统完整的体系在建立,只不过要结合各自地区的特点,每个地区有两到四项比较有特色的制度,从而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现在各地的积极性很高,第二批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组织申报工作也即将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