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吹风会,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情况和二战中中国贡献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答记者问。 [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抗战成果调研的。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在调研过程当中,专家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李忠杰]:谢谢各位记者对抗战调研的关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遭受了巨大伤亡,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财产损失。对于具体的情况,应该说如果在60年前、70年前就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事情刚刚发生,很多当事人都健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虽然做了一些调查,但没有做到底,不够系统。我们现在做晚了几十年,很多档案资料散失了,很多当事人已经去世了,确实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认为再晚这个事情也要做,因为它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我们应该准确的、客观的把它记录下来。在做这项工作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 首先,我们立足于查阅当年的档案资料,把我们国内所保存的各个档案馆的资料几乎全都查了,而且是所有省、市、区,除了西藏之外,全部组织了调研、查档。我们还到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查档。前面已说到,我们有17个省区市到台湾查档。因为在抗战结束以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经组织过比较大规模的调研,留下了很丰富的档案。但是因为几十年积压,没有很好地整理,有的都压成饼了。我们去了以后,又认真查阅了当年的大量档案,有了很多收获。有了档案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当年国民政府调查的档案,有的非常仔细,比如说某个人受伤了,他口述受伤的情况很详细,甚至受伤的部位,在手臂的什么地方,都很清楚,有的还附有草图在上面,确实证据确凿。我们还走访当事人、知情人和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比如说在山东,从省、市、县成立有关的机构,一层一层调研,走访70岁以上的老人500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个数字,我还吓了一跳,70岁以上的老人居然有500万。进一步核实以后,山东全省70岁以上的老人竟有600多万。因为有的是山区,日本军队当时没去过,就排除掉,还有一些老人当时不能讲话了,也没有去调研,但对能够调研的全部进行了走访,证言证词就有29万份。所以大家想一想,这个工程量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要克服所有的困难,尽可能把当事人了解的情况或者说他们虽然是子女,但是也记着他们的父辈是怎么样受到伤害甚至被杀害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另外,我们也收集、整理了几十年来专家们、学者们所做的研究工作,把他们的成果集中加以整理。大致的情况是这样。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