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要称“没有详细读过”《波茨坦公告》说到底是不能够正视历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23 18:3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赵建文介绍《波茨坦公告》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请问吕耀东研究员,刚才你提到《波茨坦公告》第六条有对日本战争侵略的定性,但日本政要没有看到这部分内容,并否认这个定性。请问您如何评论?

    [吕耀东]刚才我也提到在日本国会的当首辩论中有政要说“没有详细读过”《波茨坦公告》,说到底是不能够正视历史,这才是确切的。永久剔除军国主义,建立崇尚和平之政府作为《波茨坦公告》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的日本政要打一个“积极的和平主义”口号,但我们看到他在国内外的政策却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有修改和平宪法的动向,终因日本国内民众的反对没有进行。退而求其次通过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内阁去年7月1日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议案,并出台相关的安保配套法案,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法案贯汇其中。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现在要提交到参议院通过。这一切说明这些法案的内容就是要放宽对武器的出口,扩充防卫力量以及海外派兵,这个法案中有一法案就是要海外永久派兵,这些内容恰恰是与《波茨坦公告》相关规定相背离的。因而,日本政要对于《波茨坦公告》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第二点关于历史认识问题。日本政要最近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有他自己的言论,最典型的是关于“侵略未定论”,这个观点与《波茨坦公告》精神相违背,《波茨坦公告》第六条明确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其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这句话说的很清楚。我觉得就是指日本发动那场军国主义战争是“侵略战争”,这在国际社会也是有共识的,而且《波茨坦公告》规定战后对日本战犯必须进行惩罚就说明这一点。为此,中日两国在1972年邦交正常化谈判的时候,《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日方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在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中再次强调“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表示要遵守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同时遵守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的谈话。其中他强调“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大灾难和损失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

    对于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关于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承诺,现在看到日本国内的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与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是相违离的,而且这些言论甚至出自于日本的一些政要。对于 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双方政府都一贯表示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中国政府拿出最大诚意,在去年11月与日本达成了四点原则共识,不仅仅从中日双边关系大局出发,更多是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出发而确定的,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第二点明确表示,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关系未来”的精神,克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两国已就“历史问题”达成一些共识,但是现实情况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还会有一些与这些原则共识相背离的东西,这对于两国关系是非常不利的。下一步就看日本政要是不是真正能够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坚持中日去年11月份中日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这是一个关键点,日本政府的立场非常重要。

    [赵建文] 《波茨坦公告》没有明确用“侵略”这个词,但是《波茨坦公告》确认《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明确了日本战争行为的侵略性。《开罗宣言》第二段第一句话就是“中美英三国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这话说的很到位。“制止它的侵略行为、惩罚它的侵略行为”。第二,《波茨坦公告》没有用侵略这个词,实际通篇意思表明,日本是侵略者。《波茨坦公告》第六条要防止日本侵略者东山再起,第十条规定了战争罪犯的审判,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场去读,都会从《波茨坦公告》读出来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的意思。第三,我还想强调村山谈话,为什么村山谈话对于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人民造成的损害表示深刻的反省和诚挚的歉意。为什么村山可以,为什么换了首相就不可以了。村山谈话错了吗?村山谈话承认日本侵略错了吗?1995年村山谈话以来,历届日本政府基本上维护了村山谈话,近两三年来才出现比较大的挑战性。村山谈话应当已经是历史定论。

    当别的国家提出历史问题时,有些日本人说日本对国际社会做那么多贡献你们都看不见,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天天说历史问题。我不想讲那么多的道理,我只想提一提德国。日本说它对国际社会有贡献,很多时候是指在联合国有财政贡献,最多的时候它拿了将近20%的会费,现在比例有所下降。我们再看德国,德国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仅次于日本,德国怎么没有说你老提历史问题不提我的贡献呢:贡献和历史问题两者可以抵消吗!一个国家贡献大了,历史问题就可以抹煞吗!贡献是贡献,历史问题归历史问题,两者应当分开。德国分的很开,德国没有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现在日本一些政要,如果头脑清醒地话,还是看看德国是怎么做的。德国是怎么做的呢,德国首相访问日本的时候在记者招待会上几次提历史问题,安倍不理茬。德国那样做,德国看日本的行为恐怕也别扭,所以提历史问题。当日本这样那样抱怨的时候,看看德国是怎么做的,大是大非就清楚了。

责任编辑: 姜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