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民>> 服务资讯
 
 
我国将大力开展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2日   来源:民政部网站

    2005年11月2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国家、省、地、县四级地名管理部门,建立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包含地名、区划、界线信息的基础地名数据库,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地名信息化服务。

    当今世界,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及其综合竞争力。在国家信息化体系中,地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和桥梁,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社会管理与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信息与经济活动、社会管理、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群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管理和服务活动,都需要地名信息的支持和服务。

    地名作为人民群众最常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类型结构复杂、空间性强、动态变化大等特点,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相当的变动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地名不断出现,地名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大;而且,总有一些地名因为种种原因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逐步增多,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新生地名大量涌现,旧有地名变更频繁。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出行活动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都使社会对地名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依托计算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名信息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管理对地名信息服务需求最灵敏、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现代化地名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我国的地名管理和服务必须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把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民政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3年,民政部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的任务,研制提供了有关软件。2004年召开的全国地名工作会议提出了地名工作重点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今年,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把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作为工程的重点,将地名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各地民政部门对这项新工作十分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克服人员、设备和资金不足等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地名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建成了本地的地名数据库。

    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初步完成了省级地名数据库建设,占省级行政单位总数的32%;其它21个省(区、市)已经启动省内各级地名数据库建设。在全国335个地级行政单位中,已有121个建立了本级地名数据库,占地级行政单位的36%。在全国2862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已有913个建立了县级地名数据库,占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31%。在此基础上,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地名信息服务,比如:沈阳、南京、长沙、重庆、朝阳等城市开通了地名查询和电话问路热线,全国已建立地方性地名网站48个,设置地名信息触摸屏上百个,制作地名电子地图数十种。各地在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中,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造了宝贵的经验。数字地名服务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