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狠抓烟草、天然药物、生物化工、旅游、绿色保健食品等特色产业,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来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色产业的效益大幅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云南经济先后经历了遏制下滑、止跌回升、巩固成果、加快发展等几个阶段。2001年,全省工业增速4.5%,为“九五”以来最低,同年,全省GDP增速为6.5%,也跌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要把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为实现云南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来抓,做强做大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农特产品加工、信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造纸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突出抓好30户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云南工业跨越式发展。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推进,云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云南的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60.7%,有效地改变了云南省支柱产业单一的状况;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同步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传统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开始起步,既有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也有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林纸一体化产业及现代光电子产业等,重点产业培育成果丰硕;工业园区发展迅速,2004年,云南省规划建设的30个重点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158户,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3.9亿元,占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56%。县域工业实力增强,云南省128个县市区中工业总产值超150亿元的县市区有4个,超百亿元的有6个,超50亿元的有11个,超10亿元的有47个。民营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云南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近千户,企业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39%和45%;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云南省工业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和实施了一批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标志性工程,重要行业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电解铝、铜和铅锌冶炼、磷化工、锡基新材料等装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围绕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省还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工业三废和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加强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推广和产品管理,推动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周斌 杨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