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 行业信息
 
2005年天津口岸鞋类产品出口增幅下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2日   来源:天津日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但2005年我国鞋出口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鞋产品出口前景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2005年天津口岸出口鞋8300万双,价值3.1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19.6%。出口量增幅比2004年下滑了6.3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美国和欧盟。

    欧盟针对我国鞋类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国产鞋类产品出口可能被征临时反倾销税。欧盟于2005年6月30日和7月7日对我劳保鞋和部分皮鞋进行了反倾销立案调查。按照欧盟反倾销法律规定,立案后最迟不超过9个月要进行初裁,因此在2006年4月6日前欧盟将会做出反倾销案的初裁。如果欧盟成员国通过对中国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规定,中国出口欧洲的鞋类产品每双的成本将被迫增加15英镑。而欧盟进口商为规避可能在2006年初启动的反倾销税,在2005年底前大量进口我国鞋类产品,以防反倾销税开征造成经济损失和本国鞋类产品的短缺。而由于我国出口鞋类产品数量的急剧增长,可能会进一步迫使欧委会提前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从而使我国的制鞋产业雪上加霜。另据了解,在此次调查中我国企业应诉比例较低,而根据欧盟的反倾销规定,没有应诉的企业将被征收极高的反倾销税,因此在反倾销税开征后我国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失去欧盟市场,制鞋行业将在市场的作用下面临重新洗牌。

    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我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意大利卫生部近日已针对来自我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近几年来,意大利鞋产量逐渐萎缩,出口持续下降,意大利鞋匠将不景气归于我国鞋的大量出口。

    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鞋出口的增长。目前越南等国家的鞋类制造行业在不断成熟,而其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也逐渐显现,鞋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我国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不仅制约了我国鞋类商品的出口量,也在商品价格上给予我国制鞋企业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