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 行业信息
 
厦门集美出台措施全力打造台商投资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9日   来源:福建日报

    今年1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福建厦门之行,接见了10名在厦台商代表,并发表了加强两岸合作、造福两岸人民的重要讲话。集美台商投资区上下备受鼓舞。2月中旬以来,集美区委、区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并专门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台资企业服务、完善台资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8大措施,推进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建设。连日来,集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又通过走访、现场办公、午餐会等形式,为台资企业排忧解难,受到台商的欢迎。

    台企用地不再难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来明企业董事长吴进忠先生最近在筹办他在厦门投资的第五家企业的同时,还要临时当起了“地产中介”:集美(杏林)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最近增辟了台商投资扩产园,集美区划出0.9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现有台商企业的增资扩产用地。台商协会被集美区选中作为台商企业申请入园的把关人,吴进忠不仅要接受台商企业咨询,还得带他们去实地察看。

    为解决许多台商都面临着的增资扩产的难题,集美区想方设法,出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台商们增强了再次创业的信心。现在有20多家台资企业提出了入园申请。“接下来,我也要筹建一个新的工厂。董事会就只有一个要求,这个厂就要办在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最好是靠近原来的企业,不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吴进忠说。

    早在胡总书记来厦之前,集美区制定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力办好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没想到,我们的规划与中央的政策不谋而合啊。”集美区委书记曾晓民说。

    随着台商在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土地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怎么办?集美区提出,充分挖掘潜力,突破原有容积率的限制。园区的企业,只要能保证安全生产、交通方便这两个基本要求,可以将工厂原来的中心绿地拿出来进行建设,增加自身的容积率;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盖,从原来的2、3层加到4、5层,不用补交一分钱的地价款。用集美区委书记曾晓民的话来说,“该建工厂的地方就建工厂,该建花园的地方就建花园。”正新公司就率先尝到了这一政策甜头。目前,有条件的其他台资企业,也正在效仿。    

    台企用工不再难    

    据集美区人劳局介绍,针对目前企业普遍用工紧缺的情况,除了传统的大型招聘会,集美区率先出台措施,对一次性要求招工100人以上的企业,集美区人劳局专门为他们组织一场招聘会,以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今年1月14日,集美首次为台资企业正新公司举办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已为企业成功举办了10多场专场招聘会,共为企业招得员工近万人。这一模式已在厦全市推广,其形式也由专为一家企业招工拓展为几家相关企业联手,对所需的同一工种统一招聘。

    据了解,集美将在中亚城建全市最大的劳动力市场。目前,该区采取过渡的办法,把杏林原有劳动力市场周边的零星的店面买下来进行改造,用作招聘场所;此外,该区还利用挂钩扶贫、山海协作,带着区内企业的用工意向,到边远地区,让对方培训相应员工,然后输送到区内的企业来,以缓解“用工难”。

    集美在招工之时还为外来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该区在外来工主要集聚地杏林片区投资6000万元,动工兴建一个文体中心,中心有绿色网吧、图书阅览、运动器材、球类场馆、游泳健身等设施,将为外来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位于侨英街道的北区文化广场,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也是专为外来员工服务的。该文化广场经常组织文化主题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员工。

    此外,为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集美区建立了员工投诉机制。前些天,区委书记曾晓民就接到来信投诉,称有的企业在招工时,只交钱而不体检。曾晓民立即指示有关部门予以查处。